8月11日,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金秀在2022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全球化肥市场分论坛上,就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进行分析,认为我国粮食安全仍存挑战,要夯实稳粮保供基础。郭金秀分析了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: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平稳,国际米价保持低位;国内玉米价格小幅上涨,国际市场期货价格先涨后跌。预计2022~20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和期末库存减少;2022年国产大豆播种面积增加,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加,全球大豆消费量增加;国产油料面积、产量同比增加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国家不断完善粮食安全的支持保护体系,增加农业投入和对农民的补贴,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.5亿吨以上,人均470公斤,是1949年的2.25倍,超过世界人均390公斤的水平。
但从长远看,由于耕地、水资源约束长期存在,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,粮食生产成本上升,粮食与其他农作物用地结构性矛盾突出,城乡居民消费刚性增长,粮食安全存在许多挑战。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进口量自2007年以来逐步扩大。国内国外粮食价格倒挂,亩均生产成本高,基本在1000元左右,农资、土地、人工成本不断增加,种粮效益低,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。粮食支持保护政策、主产区粮食调出补偿政策、粮食价格形成及调控机制等方面都有完善空间。我国支撑粮食生产的耕地、水资源约束趋紧,农村优质劳动力、资金等要素大量流出。粮食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升。气候变化、新冠肺炎疫情、俄乌冲突、世界饥饿人口增加、产业链供应链压力由外部迅速向国内传导,我国粮食进口集中度较高,受制于人的风险增大。
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《2022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》指出,去年有53个国家和地区的1.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,2022年情况更加严重,将是一个灾难性的饥饿之年。
面对严峻的形势,该如何稳粮保供?郭金秀指出,在夯实“藏粮于地”物质基础方面,要促进撂荒地复耕复垦,推动集中连片种植,推进退果、苗、林、草、渔还田,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;在夯实“藏粮于技”物质基础方面,要开发利用盐碱地、发展旱作农业、补贴农机购置和应用、鼓励粮食烘干和存储等服务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粮食生产经营水平、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推广良种良法、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当地的粮食种植技术、完善种业产业链。
选自:中国农资导报